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刷新赛会纪录

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齐聚一堂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以2小时05分38秒的优异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刷新了北京马拉松的赛会纪录,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莎拉·切普基鲁伊以2小时21分45秒的成绩摘得桂冠。

本届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主办,主题为“奔跑无界,健康同行”,旨在推广全民健身理念,同时展现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活力与包容,比赛路线延续了经典的城市地标穿越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公园等地,最终抵达终点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,沿途观众热情高涨,为选手们加油助威,营造了浓厚的赛事氛围。

精英选手表现亮眼,纪录再创新高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刷新赛会纪录

男子组比赛中,特斯法耶·阿贝拉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强劲实力,与肯尼亚选手基普图姆、摩洛哥选手拉希德组成第一集团,半程过后,阿贝拉逐渐加速,在30公里处甩开对手,最终以2小时05分38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提升了近1分钟,赛后,阿贝拉表示:“北京的气候和赛道条件非常理想,观众的热情也给了我很大动力,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创造历史。”

女子组竞争同样激烈,莎拉·切普基鲁伊与埃塞俄比亚选手耶什内·贝克莱在最后5公里展开拉锯战,切普基鲁伊凭借更稳定的配速率先撞线,领先优势仅11秒,这是她职业生涯首次在北京马拉松夺冠,也为肯尼亚队延续了在该项赛事中的强势表现。

中国选手表现稳健,大众跑者热情参与

中国选手在本届赛事中表现可圈可点,男子组方面,李子成以2小时12分07秒位列国内第一,总排名第八;女子组中,张德顺以2小时28分33秒的成绩获得国内冠军,总排名第五,两位选手均表示,未来将继续提升训练水平,争取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大突破。

除专业选手外,大众跑者的参与也为赛事增添了亮色,今年组委会特别增设了“健康跑”和“亲子跑”项目,吸引近万名市民参与,来自上海的跑友王先生表示:“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北马,虽然成绩一般,但能和家人一起感受马拉松的魅力,非常值得。”

赛事保障全面升级,科技元素凸显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刷新赛会纪录

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,组委会在医疗保障、交通疏导、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,赛道沿线共设置15个医疗站、50辆救护车,并首次启用无人机巡航监测,实时跟踪选手健康状况,赛事还引入了AI人脸识别系统,大幅提升检录效率。

科技元素的融入也成为本届赛事的一大亮点,选手可通过官方APP实时查看自己的配速、心率等数据,并生成个性化完赛报告,赞助商推出的智能跑鞋和可穿戴设备也受到广泛关注,展现了体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。

环保理念贯穿始终,助力可持续发展

为响应绿色办赛号召,组委会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,所有补给站均使用可降解杯具,完赛包采用环保材料制作,并鼓励选手乘坐公共交通抵达赛场,据统计,本届赛事共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超10万件,碳减排量达200吨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赛后发布会上表示:“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马拉松赛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,打造更绿色、更健康的体育盛会。”

马拉松经济效应显著,助推体育产业发展

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,北京马拉松不仅带动了全民健身热潮,也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活力,据统计,赛事期间酒店、餐饮、旅游等相关行业收入同比增长30%,赞助商品牌曝光量超5亿次,业内专家指出,马拉松已从单纯的体育竞赛发展为集文化、旅游、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IP,市场潜力巨大。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掌声与欢呼中落下帷幕,但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歇,无论是职业选手的拼搏精神,还是大众跑者的坚持与热爱,都诠释了马拉松运动的魅力,这场赛事不仅是一次体育竞技的盛会,更是一座城市与跑者之间的深情对话,北京马拉松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,迎接更多来自世界的脚步,书写新的传奇。